公司动态
板对板连接器
2025-02-20 14:12:21

一、概述

板对板(Board-to-Board, B2B)连接器是用于PCB间高密度互连的核心元件,通过精密触点阵列实现信号、电源与接地的可靠传输。随着电子产品小型化趋势,其间距从2.54mm演进至0.3mm,堆叠高度可低至0.4mm,广泛应用于5G通信、可穿戴设备与汽车电子领域。


二、技术特性

  1. 电气参数

    • 额定电压/电流
      • 信号端子:50V/0.5A(高速差分对)
      • 电源端子:100V/5A(大电流型)
    • 接触电阻:≤20mΩ(初始值,100mA测试)
    • 绝缘电阻:≥1000MΩ(500VDC)
    • 阻抗控制:100Ω±10%(高速连接器,10GHz频段)
  2. 机械特性

    • 插拔力:0.2~1.5N/端子(总插拔力按端子数倍增)
    • 保持力:≥50N(板间抗分离力)
    • 插拔寿命:10~200次(FPC连接器)至5000次(工业级)
  3. 高速性能

    • 带宽:56Gbps(PCIe 5.0/USB4)
    • 串扰抑制:≤-40dB@10GHz(差分对间)
    • 插入损耗:≤0.5dB/mm@10GHz

三、应用领域

  1. 消费电子

    • 手机主板-CMOS模组连接(0.4mm间距+15μm镀金)
    • 折叠屏设备转轴区(动态弯曲寿命>10万次)
  2. 汽车电子

    • 域控制器间高速总线(车载以太网,满足AEC-Q200)
    • 电池管理系统(BMS)高压采样(耐压1kV)
  3. 工业设备

    • PLC模块化背板(3.00mm间距/30A大电流)
    • 机器视觉相机(堆叠高度≤1mm)
  4. 医疗电子

    • 内窥镜图像传输(IP68防水+抗伽马灭菌)

四、产品特点

  1. 高密度设计

    • 0.3mm间距实现200+ I/O(引脚数)
    • 双排/三排交错布局节省空间
  2. 抗环境干扰

    • EMI弹片整体屏蔽(衰减≥30dB)
    • 耐硫气体设计(镀钯镍层防腐蚀)
  3. 模块化扩展

    • 支持电源/信号混装端子(Power+Signal混合型)
    • 浮动结构补偿±0.5mm对位偏差

五、类型分类

  1. 按间距分类

    间距 典型应用 堆叠高度
    0.3mm 手机主板 0.4~2.0mm
    0.5mm 工控模块 3~10mm
    1.27mm 电源连接 5~15mm
  2. 按结构形式

    • 夹层式:垂直堆叠(ZIF/LIF接口)
    • 共面式:水平对接(板边对板边)
    • 柔性连接:FPC+BTB组合(可弯形)
  3. 按封装工艺

    • SMT贴片:适用于自动化产线
    • THT通孔插装:高可靠性工业场景

六、产品材质

  1. 接触件材料

    • 基材
      • 磷青铜(C5191,弹性优)
      • 铍铜(C17200,高强度)
    • 镀层
      • 镀金(0.05~0.2μm,高速信号)
      • 镀锡(1~3μm,低成本电源端子)
  2. 绝缘体材料

    • LCP(液晶聚合物):耐温260℃,低介电损耗
    • PBT+30%玻纤:耐电弧/成本平衡
  3. 外壳材料

    • SUS304不锈钢:电磁屏蔽+机械保护
    • PA46:耐高温180℃(发动机舱应用)

七、性能指标

  1. 环境可靠性

    • 温度循环:-55℃↔125℃ 1000次,接触电阻变化≤10%
    • 混合气体腐蚀:H2S 10ppm + NO2 10ppm 96小时
  2. 机械耐久性

    • 振动测试:20G@10~2000Hz(MIL-STD-1344)
    • 跌落测试:1.5m高度自由跌落(IEC 60068-2-32)
  3. 信号完整性

    • 眼图测试:28Gbps下眼高≥80mV
    • S参数:回波损耗≤-15dB@16GHz

八、焊接参数

  1. 回流焊工艺

    • 温度曲线
      • 预热:2℃/秒升至150~180℃
      • 回流:峰值245℃±5℃(SnAgCu无铅焊膏)
    • 钢网设计
      • 厚度0.1mm(0.4mm间距)
      • 开孔内缩0.05mm防桥连
  2. 手工返修要点

    • 热风枪温度:300℃(喷嘴直径≤3mm)
    • 加热时间:≤10秒/连接器(防止塑胶碳化)
  3. 焊接缺陷预防

    • 虚焊:焊膏印刷厚度公差±15%
    • 墓碑效应:端子对称设计+焊盘等长

九、选型指南

  1. 四维选型法

    维度 关键参数
    电气 电流需求/信号速率/耐压值
    机械 插拔寿命/浮动量/锁扣类型
    环境 温度范围/防护等级/耐化学性
    成本 镀层类型/端子数量/品牌溢价
  2. 高速信号优化

    • 选择接地端子交错布局(G-S-G-S结构)
    • 优先使用双杆端子(降低电感)
  3. 大电流设计

    • 多端子并联:4×5A端子实现20A载流
    • 增大接触面积:宽体端子(≥1mm²)

十、补充

  1. 新兴技术趋势

    • 光电混合连接器:集成光纤通道(>400Gbps)
    • 无线替代方案:60GHz毫米波近场通信(<3mm间距)
  2. 常见故障分析

    • 接触失效:镀层磨损导致氧化(金层<0.05μm时高发)
    • 塑胶开裂:LCP材料含水率>0.02%引起爆板